[彰化] 白海豚認股之旅
2011.05
某天在網路上參加了 “全民來認股 守護濁水溪”
後來收到主旨為“走吧~揪團去認股!白海豚與你共舞”的 e-mail
是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所主辦的兩天一夜的探訪活動
邀請有興趣的民眾一同前往彰化芳苑鄉和大城鄉去
看看大家希望一同認股買下的溼地的真面目
<我們將到彰化的芳苑鄉和大城鄉的海邊去,那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泥質灘地,
保育類的大杓鹬和台灣特有種台灣招潮蟹的棲地,外海就是白海豚的家,
這裡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我們要坐牛車,與蚵民一起駕牛車入海;
「耕海」,不單是台灣,也可能是世界少見之產業景觀。
這裡不光有生態的特殊性,更有珍貴的文化產業景觀。
我們將一同買下這片廣帶泥質潮間帶生態系。
認股買地了以後,我們不蓋房子、不蓋港口、不蓋工業區!
我們把地留給招潮蟹住,留給大杓鷸住、留給中華白海豚住、
留給在此生活150年的蚵民養的蚵仔住,留給我們的子孫住!>
活動當天 搭上火車到台中龍井火車站與從台北出發的小巴會合
集合時間還沒到 先自己在車站附近閒晃
在車站前的綠油油的稻田邊看生活在灌溉水中的螺類們
突然看到一隻陸蟹現身 迅速的用大螯夾起獵物
再隱身回到安全的稻苗下
後來聽老師說臺灣的陸蟹因為有地理區隔所以全部都是特有種
搭上小巴 行車不久就可以看到在大肚溪出海口的台中火力發電廠
稍微南行也看到了在彰濱工業區排隊的風力發電巨人們
車行進入彰濱工業區
看起來還許多未有工廠進駐的荒蕪廠區
老師說明
彰濱工業區目前工廠都集中在線西和鹿港兩區
但也未達完全使用量
位於中間的崙尾區一開始就先將較外海的部份圈圍出來填土造地
與本島之間留下一個區塊仍為海域
歸劃等到工廠漸漸進駐之後仍有用地需求再繼續囤填造地
但也就一直留下來沒有繼續施作了
也因為崙尾區是比較外突的部份
而在最北端產生了突堤效應
原來在崙尾區的最北端與線西區南端之間有留下一塊淺灘
規劃了一處水鳥保育區
但是在冬季東北季風吹送下
砂子不斷沉積在崙尾區造成了崙尾區的荒漠景象
水鳥保育區的仿木圍牆 人行步道等規劃設施也都淹沒在沙堆之下
而德國廠商
建造的風力發電機組們也都破除了”德國工藝 優雅耐用”的想法
多年來在此因為風沙強勁 含鹽量高等因素
讓風力發電機也壞了不少台
但是現在也有學界在省思
不過工業區往外海突出對我們來說悲哀的好處就是
隨著滿潮的潮水白海豚可能會靠近陸地一些
我們也站到最外突的海埔新生地靠近海洋一些
希望可以藉由手中的望遠鏡看到白海豚的粉紅身影
只可惜在滿潮期間內我們換了三次可能可以觀察到的地點
卻都不見任何幸運降臨
在烈日之下只見海面波光粼粼
浮木 保麗龍 海廢們都給我們歡樂的錯覺
用力凝視之後卻又是一次誤判
最後得到了眼冒金星 還有頭眼昏花的暈浪
順便數一數堤岸上有幾種不同形狀的肉粽角 最少就數到六種了
白海豚小檔案
學名 Sousa chinensis,
為印度太平洋駝背海豚 (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白海豚又名「台灣媽祖魚」,因為農曆三月正值媽祖生日,
台灣各地都有熱鬧的出巡儀式,而海面上也因為東北季風減弱,
海浪轉為平穩,浪濤不高,浪花少開,相較之下比較容易觀察到粉紅色的身影。
偏好淡鹹水交會環境,尤其是台灣種群未與中國其他種群有基因交流,
成為台灣獨立種群,僅分布於苗栗至台南一帶海岸,橫越大安、大甲、大肚、
濁水溪海域。白海豚在河流出海口覓食,當某個出海口食物不足就會巡游多個出海口,
尋找足夠的食物。推想在原來的台灣西部沙岸淺海巡游過程中,
應該也會偶爾遇到獵食的機會,但是現在台灣海岸大部分都被堤岸、港口、
肉粽角、海埔新生工業區等水泥化設施佔據,使得多個出海口間的巡游困難度增加,
水泥海岸也破壞了原本的潮間帶海域之生物多樣性,食物量也因為台灣近海
過度捕撈而大幅減少。另外,香港周邊海域生活的中華白海豚,也因為
香港赤臘角機場不斷藉由海域屯填造陸擴大機場,而岌岌可危。
在台灣海域生活的白海豚們,根據多年研究紀錄,可能族群數量約在一百隻左右。
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喜愛棲居於紅樹林、沼澤、潟湖及河口灣之岸邊,還有沙洲、沙岸與泥岸的地區。
雖甚少溯流而上達數公里,但有時也會進入河道;通常都待在潮間帶的區域內。
喜好水深 20公尺以下的水域,也較喜愛開放的海岸,經常在碎浪區出沒。
離岸數公里外就罕見其蹤。--p 175 鯨與海豚圖鑑 貓頭鷹出版社
白鱀豚 (長江河豚) Baiji
出沒在中國長江流域1700公里的河流中;主要在主、之流交會處,
尤其是沙岸與小島的上下游水域。屬於淡水豚類。可能因為人為開發過度,
棲地破壞已經全數滅絕。
p.s. 牛奶冰曾經不知輕重跑去東沙保育志工甄選面試
被問到印象最深的環境保育類的時事新聞是哪一個?
隨口就回答國光石化預定地的白海豚棲地保育。
那人再問,請問你對白海豚的認識是?
牛奶冰挖出國中時期讀到 <鯨與海豚圖鑑> 的印象
就說因為牠們是江豚類很依賴河口淡鹹水交接的環境
整個大誤就被指正
原來是牛奶冰整個把白海豚跟白鱀豚兩種搞混
當場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被選上
還好用望遠鏡觀浪造成假象的暈眩很快就過去了
接著就到芳苑普天宮前面的小吃攤享用海味午餐
顆顆飽滿肥美的鮮蚵和蛤蠣以及鮮甜海味
都是從不到一百公尺遠的大海的冰箱 產地直送的新鮮美味
幾乎是零碳足跡的在地綠食材
新鮮蔬菜 蛋 米飯也都是附近的農地新鮮生產的農產
因為我們就身處農業大縣 當然美味
卻要把重度污染的石化工業建造於此
讓這些會端上餐桌的食材生長在呼吸石化廢氣
喝著環境中被污染的水
然後我們人類再把這些吸取石化精華的食材吃進去肚子裡面
難怪人類越來越不懂得自然的美好
也就不知道要珍惜自然的給予
P.S. 不過是台南人的牛奶冰實在也不知道
彰化蚵仔跟長途跋涉送到台北去的蚵仔大小到底差了多少
因為台南人也是都吃超新鮮的海味長大的
可是家裡的食材碳足跡的確比這個就在海邊的小店還要多了一些
吃飽喝足趁著潮水未退
還不到下海摸蛤洗褲的時機
先進普天宮香客大樓安頓更衣下海
另一群也跟我們要一同下海的青春大學生們
已經浩浩蕩蕩的在水哥家門前聚集
要換上下海標準配備 防滑鞋+棉布手套
等待的時候旁邊有阿桑示範將
剝完蚵仔的蚵殼打洞方便綁上蚵繩
(其實這個也是很大量的海廢之ㄧ)
重新串好一串串的蚵殼就可以再綁回海中的蚵田裡
在秋天時等待海中的蚵苗附著
隨著月升月落 潮起潮落蚵苗就不斷的過濾水中有機物而成長
即使中部地區潮差很大
但是芳苑大城濕地因為收攏沉積了濁水溪的泥沙
屬於淺海地形蚵棚就要以平掛式來養殖
本來滿心期待的就是可以坐上”海牛”出海
可是水哥說今天退潮的比較晚如果想要摸蛤久一點
也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安排搭上機動三輪車
海牛耕海田是適合比較靠近海洋的溼地
即使已經完全退潮那些地區還是呈現軟爛的半濕不乾
海牛雖然速度很慢但腳蹄就是能夠安穩踩踏在其上
而機動三輪車適合在退潮後完全乾的跟一般海灘沒兩樣的地方
車輪只能運轉在偏硬地的乾地上面才不會卡住
現在仍然用海牛耕海的也只剩下幾戶老人家了
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海牛耕海田就快要消失了
出海前剛好有賣鳳梨的經過
有位司機大哥因為昨天才載過馬總統下海
馬總統慰勞他五百元
今天他就大方拿出來買鳳梨跟大家分享
車隊們就浩浩蕩蕩車行過小鎮裡
往海邊的漁民廣場而去
給海巡大哥看一下
水哥順便再講一下安全事宜也介紹旁邊的柬埔寨新住民
其實也因為時代變遷濕地上修築出一段水泥道路
方便現代的機動三輪車行走
不過在潮水未退的現在又看不到水面下的道路
要怎麼安全行駛在潛藏的水泥路上
答案就是像威尼斯水路的標示
威尼斯用木樁打入海底向外突出海面給予航行水道的指示
這裡則是用長長的竹竿沿著水泥路一側插下
只要跟著竹竿前進就能安穩行駛在水泥路上
到達摸蛤點海水還有及腰深
青春的大學生們被水哥用互助合作的同學愛趕鴨子下海
大學生成串的像要參加20人21腳那樣的相互攙扶下海
因為水泥車道向外約兩公尺是比較深的水域 約腰高
過去了之後再向外水深約莫大腿高度就很好摸蛤了
因為相機沒有防水也沒有防水袋保護
只能集中在水桶裡放在車上 領了水桶就下海去
旁邊的每天下海的漁民早就輕鬆的往外探尋到很遠去了
把靠近車道這一區留給我們這群觀光客
低頭彎腰的用手瞎摸也是讓我們摸到不少蛤
轉眼間水位就退去
發現蛤蠣們一個個露出了屁股埋在沙中
更是輕鬆容易就可以撿到又大又肥的蛤蠣
不愧是被譽為台灣生物多樣性第一名的溼地
招潮蟹們也趁機出洞覓食
瞬間變成追逐招潮蟹大戰
回到車道上集合 由老師一一講解介紹大家抓到的成果
不過悲慘的是聽過就忘了 文蛤也是有很多總類的
大概都是”赤嘴仔”
很喜歡牠的殼外緣那圈紫色 煮熟後斧足也是微微的橘色
但是但是最重要的是旁邊的司機大哥們說
小於腳的大拇趾那樣大小的最好一挖出來看太小
就要原地放下 讓牠原地鑽回去沙地裡面
不然想說不論大小等一起收集之後才要挑大小
太小的才要放回不僅費工而且那些太小的換個微棲地就活不下去了
牛奶冰瞬間在腦中清點又殘害的多少生命
司機大哥隨即出口安慰我們
生命遞補很快的啦 不久又會生出新的來了
(水哥說其實這些大哥們都很認識這片濕地的生物
所以計畫訓練他們大家都成為能夠精彩解說的解說員)
還有大大小小的招潮蟹們也都忘了名字
牛奶冰真的是偽生物系的
只記得豆形拳蟹 台灣招潮蟹 萬歲大眼蟹
(聽說這裡的台灣招潮蟹可能是最多的一個點)
不過其他蟹類要分辨公母都要翻過來看腹面的形狀
招潮蟹只要看有大螯的就是公的 很簡單
觀察完畢也趕快放牠們回去享用大餐 享受自由
大家都捨不得離開這片美麗的溼地
捨不得眼前的黃昏美景
司機大哥很沙畢思的載我們去看放再另一區的蚵架
也當場挖了新鮮生蠔給我們吃
就直接腳踩海水 張大嘴接下超大顆生蠔
不用醬油哇沙米 新鮮現吃一點腥臭味都沒有
(不過聽說那區是別人的只是就近順便挖幾顆
大哥很隨興的說都鄰居沒關係)
等到黃澄澄的太陽消失在地平線下
才開上水泥車道回程
簡單清理身上泥砂過後就到王功海鮮餐廳享用晚餐
回程順便停車給大家買零食當宵夜
還有有名的泉芳枝仔冰
(感謝同行阿伯請牛奶冰吃了一枝花生冰
因為說他都可以當我阿公了 請吃ㄧ枝冰不算什麼)
回到普天宮
本來是預計可以在黑夜裡看到遠方的麥寮工業區
運作著的工廠煙囪火光 與工廠的不夜城景象
還有工廠運作所溢散出來的化學氣味
(活動聯絡人以前就是在讀化學的很熟悉化學廢氣的味道
現在進入環境資訊協會工作希望保護環境)
不過這夜卻沒有聞到令人不舒服的化學氣味
可是也沒有熟悉的海水鹹味 明明海就在旁邊
也沒有不夜城景象
隔天早上就放我們大家自行在村裡步行探訪漫遊
牛奶冰在村裡亂晃一圈
沒有像行程表上寫的找蚵農聊天
就只是在村裡亂鑽亂看
之後越過海堤再度踏上灘地
其實附近到處都是灘地 大門開開隨你進來
只要自己注意潮汐漲退 不要向外衝太遠
應該任何人都可以很輕鬆的親近這片濕地
就在溼地邊緣靜靜的蹲著
看著眼前招潮蟹們在沙地上快速移動
用大螯不斷的送食物入口
一不小心動作太大又嚇得牠們迅速藏身回到洞穴裡
安靜了一會兒又耐不住性子的悄悄探頭試探安全與否
一下子沙地上又唏唏嗉嗉地發出了招潮蟹們行走的聲音
逼逼波波的響起招潮蟹們進食換氣的聲響
喀啦喀啦的發出大螯硬殼相撞的聲音
回頭去集合 老師說時間還早 那我們再去潮間帶走走看看吧
又回到潮間帶上
老師又很厲害的看到什麼就介紹什麼
海葵 海蔘 沙蠶 清白招潮蟹 超級迷你的新生小小蟹
回程遇到在溼地挖了一早上的老婦人
兩大網袋的蛤蠣收穫滿滿
不過似乎都有老式作風對於老師提問的"這些能賣多少錢?"
有所警戒迴避而略過不答
也看到海牛耕完海田收工要回家了
海牛最棒的一點就是有內建 GPS 上工收工都不需要主人催趕指示
拖了車就會自動帶主人到自己那區的海田工作
收工了主人累到在車上打盹也會自動安全回家
老師指向不遠的紅樹林
原來紅樹林在這裡是一個錯誤的存在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是有舉辦紅樹林清除工作假期
因為過去不當的施政
政府說紅樹林很好可以固沙 過濾水質 防止海水侵蝕
所以在堤防外人工種植紅樹林也丟了一排肉粽角保護堤防
可是為什麼長久以來這片地方沒有自然形成的紅樹林
看起來也是個適合紅樹林生長的棲地
答案是不需要
高潮線的確會淹到人為築起的堤防沒錯
不過在退潮時這邊是可以往外裸露出長達6公里的溼地範圍
即使漲潮時潮水湧入經過了平緩的6公里溼地還能有多大的侵蝕能力
自然的演進過程中本來就不存在於此的紅樹林
卻被人類自作聰明的引進
反而跟原來的溼地生物搶地盤
即使印象中潮間帶生物都因為紅樹林的固沙功能才能存活
但其實潮間帶裡的動物們都生活在紅樹林較外圍的沙地上
而非紅樹林裡面
外圍地區才有比較多的浮游生物 營養鹽等食物來源
才有陽光照射
(請見當最後一隻台灣招潮蟹在澎湖消失)
所以在這裡看到水筆仔落地是要拔除的
不要傻傻的以為自己親眼驗證了書本上的知識
一旦長大成林根部盤根錯節就要花更大的力氣才能夠移除
一個不注意這邊可就從最大的溼地變成最大的人工栽植紅樹林
不過美麗的錯誤也漸漸轉變成為鷺鷥林
吸引了許多鷺鷥類的進駐停棲
下一站車行到巨大的麥寮工業區
看看工業區裡的景色 半死不活的行道樹
利用旁邊回饋鄉民的長庚醫院大樓俯瞰麥寮工業區全景
接著又到麥寮工業區靠海邊的地方
再試試運氣有沒有能夠找到粉紅身影的白海豚
可惜還是槓龜
車行再回到聲稱蓋了工業區就能夠促進地方繁榮的麥寮街道上
下一站去一探大城鷺鷥林
真的是很接近人類生活範圍的一片林地
民居後方就是一大片的木麻黃防風林
樹林裡就是一隻隻的白鷺鷥 黃頭鷺 夜鷺
真的很佩服民居的寬容
要是換成別人可能早就對這些數目龐大的鳥群
日也吵 晚也吵的嘎嘎叫聲吵得不得安寧而趕走牠們
民居卻非常習慣鳥群季節到了就會出現
也非常大方的接受採訪
來到這裡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大家親身體驗地層下陷的情況
水泥高築的堤岸掩蓋了排水溝渠水面高過於旁邊漁塭水面的事實
大家就這麼鴕鳥心態的偽裝平靜的生活著
車行間老師說到
大城鄉比較靠近濁水溪出海口所以沉積的沙礫顆粒較細緻
所以比較不能像北邊一點的芳苑因為沙礫顆粒較粗
就能支撐人的體重站立 才能在上面挖蛤養蚵
大城這邊的利用就偏重在挖漁塭養殖漁業
而附近較內陸地區也因為是沙地性質
多種植西瓜花生等作物
但今年收成不佳 作物長不太大 (污染?)
回到芳苑享用午餐
老師說這次每餐都吃不一樣的店
換廚師換口味也讓大家都有生意做
吃完飯大家隨意逛逛 街道上還有小小魚攤在販售魚貨
不僅僅剝蚵 連蛤都可以幫你剝好好
不知道是什麼的鯊魚 竟然還有鯊魚卵
回到普天宮
跟彰化在地的環保團體 施月英小姐座談
因為是在地漁村小孩即使長大讀完大學
爸爸說的坐辦公室的工作比較好 就也去坐辦公室
卻也切割不斷海洋的臍帶
十幾年來阻止工業開發案,61線濱海公路開發
漸漸國光石化案受到全民關注後
許多環保團體的加入戰局
有壯大聲勢也有搶了十多年耕耘的成果
不過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好好的將這一片美好保留下來
這片濕地在當地人其實也不稱為濕地 因為以前沒有這個詞
老人們長久以來都叫她”海埔地”
(而導致後來政府都沒有把她列入濕地名錄?)
因為政府要將這塊地方用一坪 100元的價格賣給國光石化
所以溼地認股股價就定為 119元高於100元
除了確保高價購買也取緊急之意
認股之後的環境信託是要確保這片地方能夠
以其一直以來的面容持續存在
也不會對使用者收費
居民大眾還是可以維持一直以來的使用方式
在溼地耕海 養蚵 挖蛤 做著採集者
即使政府願意將此地劃成保育區也有可能因為改朝換代
仍有法源可以更改保育區的使用目的
而為什麼這片濕地能夠如此廣闊的存在著
除了濁水溪是世界含沙量第二高的河流之外
也因為台灣海峽海底的大陸棚剛好有平行的海底山脈擋在外海
才能夠在此處積存出整片的沙洲
(其實有點介意這個說法很久
原來是之前看的海底地形圖比例尺太大
整片台灣海峽看起來都是深度相同的顏色
終於找到原來是有雲彰隆起的存在 請到連結頁的最後一項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彰雲沙脊的演化模式)
過去日治時期日本人用台灣最好的地種植甘蔗製糖
而台糖接收了這些土地之後現在用轉型旗幟
把這些良田一一分租出售蓋工廠蓋購物中心
而政府也廣設工業區 增進人民福祉
把各地農產的一鄉一特色 砍掉重練
成為到處都有工業區
民以食為天的基礎 變成工業製造賺錢
造成糧食自給率下降 等於把生命交到別人手上 別人卻完全沒有要負起責任
再用錢去買世界各地大量生產的沒有人土相依的全球單一化作物
把錢給財團集團 種子公司讓他們去壓榨第三世界的辛苦農民
將大片土地收購生產單一作物 賣昂貴的農具機械
賣種子 賣化肥 賣農藥都宣稱是為了增加糧食生產率要餵飽全世界的人
而實際上大部分的金錢卻都流向富者的口袋
辛苦的農夫僅能勉強溫飽甚至無法滿足基本生活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全球一家各國各展所長
高科技國就用產品與別國交換糧食
會耕作的就用農產品與別國交換高科技產品
這種以物易物好像很美好
座談結束 更加認識這片濕地與當地人的緊密相依
大家也爽快的簽下認股書
期待環境信託法通過的一天
到時候可以說出田僑仔都愛說的話
“這裡放眼望去看得到的我們都買下來了”
村民們還貼心的把我們的收穫秤重分裝
讓我們人人有獎 一人一袋回家繼續享受芳苑的海味
老師也從漁民手上得到蚵岩螺
會釋放消化液將蚵殼腐蝕出一個小洞 再輕鬆吃掉躲在硬殼中的蚵肉
落落長的流水紀錄 好不容易坐下來三個周末時光才結束
重點整理
為了世界僅存百隻的台灣白海豚
為了後代子孫不會以為肉粽角就是陸地與海洋的界限
為了墾丁甚至是東沙南沙群島的珊瑚礁們
(有這些河口生物將陸地上沖刷下來大量有機物質阻擋)
保留下一整片的溼地生物
努力的過濾河水沖刷下來的過多的有機質
為了遠道而來的大杓鷸等候鳥們
為了享受採集者的樂趣
……
保留下這片濕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網站>
<環境資訊中心及電子報>
<參與生態工作假期行動>
<環境信託網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