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0~5歲教養 韓國] 學會和寶寶對話,教養才輕鬆!:讓0~5歲寶寶清楚表達想法的溝通技巧


韓國 EBS節目〈育兒日記〉和〈60分父母〉的金秀妍博士,所寫的學會和寶寶對話,教養才輕鬆!:讓0~5歲寶寶清楚表達想法的溝通技巧,成功使韓國大眾重視幼兒成長發展評估。現在經營「金秀妍嬰幼兒發展研究所」,著有《金秀妍嬰幼兒發展百科》和《媽媽的幸福育兒》等書。書末有出生後 18~60個月適用的語言理解能力鑑定。

重點
「肢體動作」+「表演式說話法」
用肢體語言讓小孩了解文字語言,用聲音,表情,手勢動作表演繪本讓孩子了解,就像習慣教兒童美語的老師們會邊說話邊用手勢輔助 (lifeintaiwan 9:40~)。

p.s. 作者不建議大人唸書給小孩聽的時候,大人小孩都看著書本頁面,大人不與小孩對視,不觀察小孩理解程度,只是唸著文字,小孩如果不理解意思,朗讀的聲音對小孩來說只是噪音。

不要急於小孩還不會開口說話,小孩個別發展進度不同,語言能力和非語言能力發展狀況不同,慢慢等到口腔肌肉運動能力提升才會開口練習說話,平時要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鼓勵小孩表達自己。

✶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父母的個性也會影響小孩。大人要充分瞭解自己的個性,愛自己的個性才會接受孩子個性的本質。





出生 0~2個月,增加嬰兒的安全感。
嬰兒視覺只能看清楚 20公分以內的東西,主要能看到黑白或是對比強烈的東西,物品的形狀。維持嬰兒生活在安靜柔和的空間中,即使大人十分高興有新生兒降臨,也不要在嬰兒周圍高分貝的談笑。輕輕搖晃嬰兒,模擬在羊水中搖晃的感覺,讓嬰兒有安全感,讓嬰兒聽媽媽心跳聲可以穩定嬰兒。雖然嬰兒喜歡水,但是不喜歡洗澡,因為不是全身都泡在水中,身體會有不同感覺同時刺激,就會驚嚇到嬰兒,嬰兒本身運動和感覺神經還不能配合在一起,自己踢腳的時候,還不知道原來是自己踢的,反而自己嚇到,所以新生嬰兒可以用包巾包著,甚至洗澡剛入水的時候也可以包著,讓嬰兒適應環境改變之後再把包巾慢慢拿開。

嬰兒高興的時候會自己嗯嗯啊阿發出聲音,生氣的時候會用力大哭,大人要輕聲用噓噓聲安撫,可以抱著邊走路的律動安撫,或是用包覆性高的搖籃輕輕搖晃,安撫之後再尋找生氣的原因加以排除。

換尿布的時候,要輕聲說明動作,溫和的更換,不要生氣地說不要亂動。

餵奶的時候,溫柔的跟嬰兒對視,因為嬰兒是仰躺姿勢隊的天花板,所以要調暗燈光,用柔和的光線,以免過度刺激。


出生 3~5個月,寶寶開始積極探索世界,大人可以開始嘗試跟寶寶對話。
寶寶能夠查覺到他人的表情變化,能夠分辨熟悉或是陌生人,陌生人最好不要突然靠寶寶一公尺以內,不要突然觸碰寶寶,以免驚嚇到寶寶。跟寶寶說話時,可以用變換不同語調,盡量用短句子讓寶寶可以聽得懂。新生嬰兒的反射動作已經漸漸減少,也就比較不會被自己突然的反射動作驚嚇到。

寶寶開心的時候會開始有許多表情出現,可以用愉快的心情跟小孩對話,今天心情很好啊之類的,但是如果周遭大人就是不太互動或是太累沒有表情,也就不能怪小孩怎麼好像發展遲緩沒有表情變化。

寶寶肌肉控制發展漸漸成長,會以後仰頭,搖頭,甚至是弓背表達拒絕,大人可以放下小孩,不要強硬的一定要抱住小孩,讓小孩知道如果生氣弓背,就沒有人要抱了,漸漸會減少弓背讓人抱不住的動作。

如果找不到哭鬧原因,有時候孩子會因為無聊而哭鬧,可以帶小孩到新的地方看看,例如公園,大廳,讓小孩看新東西,大人加以描述看到了什麼。


出生 6~14個月
口腔肌肉運動能力增加,寶寶才能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寶寶開始爬行,生活接觸範圍擴大,眼睛能夠看清東西的細節,開始將物品與名稱連結在一起。能夠碰觸到許多東西,利用知覺刺激,讓小孩認知不同物品,感受,例如冷熱軟硬。

寶寶已經能分辨說話或是物品發出的聲音,能夠聽得懂父母的話。平時對話以單字為主,可以讓小孩看字卡,讀繪本的時候,也用這個是熊,這個是水桶,來跟小孩說明,不要照著念文字,讀故事。

小孩開心的時候,用開心的表情跟他說這了這件事情好開心喔,遇到害怕的事情,用恐懼的表情跟他說遇到這個好害怕喔,不要邊笑孩子害怕的樣子,邊說這個就是害怕,這樣孩子的感覺與文字會湊不起來。

小孩高興的時候,很活潑,會有尖叫,甚至是丟玩具的行為,都是他們表達開心的方式,不是故意胡鬧,只要正面並且溫和地說,很開心喔,可以讓他認識這時候是開心。

生氣的時候會轉頭,翻滾,逃避,或是有攻擊性行為,來表達情緒,如果也用拒絕口氣,或是打小孩等硬碰硬的方式,寶寶攻擊性行為會持續更久。用冷處理的方式來要求小孩停止不好的行為,走遠不理會,小孩演多久都沒有觀眾,小孩就會慢慢安靜下來了。之後大人再尋找小孩生氣的壓力來源,想辦法處理。

開始餵副食品了,要用明顯的肢體語言鼓勵小孩吃飯。明確表達開始吃飯囉!或是好吃,避免說長句子,媽媽煮的飯飯好好吃喔,好吃就要多吃,要多吃點才會長大。小孩不能明確知道現在是在說吃飯還是在說好吃。


出生 15~23個月
孩子的語言理解力慢慢增加,但還聽不懂長句子的意思,大人說話的時候,要用明顯的肢體表演動作來幫助小孩了解,小孩可以藉由動作來猜測意思。小孩開始聽懂單字,例如身體的部位名稱,物品名稱,細部構造名稱,大人的稱謂;也能聽懂動作指令,坐下,吃飯,洗手等;漂亮,好玩等形容詞;17個月後也開始了解所有格,媽媽的,寶寶的。

說話的時候要配合小孩的理解能力,反覆地用短句子,如果想要互動確認孩子聽懂程度,用問句來詢問,如果答對了,短時間內就不要反覆詢問,孩子會失去興趣。

孩子會走路,跑步了,但無法分辨危險的地方,不要用力地抓著小孩說不是跟逆說不可以嗎?要溫和的限制孩子行動並傳達禁止的訊息,或是轉換到其他場所,傳達禁止訊息,教訓結束之後,務必到著寶寶傳達抱歉,難過。

15個月之後,開始平衡感的發展,喜歡搖晃身體,跑跳,走斜坡,跟寶寶一起遊戲,讓寶寶感受到愛與保護。

開始想要表達自己,但是此時期寶寶們會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巨大差異。即使還不會說話,也會發展出自創或是模仿大人動作的嬰兒手語 baby signs,大人們要仔細觀察寶寶行為舉止,如果能夠成功傳遞自己的想法給大人,寶寶也會更有信心的去表達自己。萬一實在是不懂小孩想說什麼,試著換到小孩的立場用傷心的表情說抱歉我真的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開心的時候,每個寶寶會有不同的表情,有的比較外放,有的就比較內斂。生氣的時候,會講出負面的字詞,大人不要覺得受傷,小孩突然說出的討厭不是真的非常討厭。要問小孩不喜歡什麼?或是我知道了,如果有攻擊性行為,可以搭配動作說媽媽好痛喔,媽媽不喜歡寶寶打人。

稱讚的時候,可以簡單地說好棒喔!如果過度表現,以後小孩就會期待一直都要有那麼強烈的反應出現。

不想去幼稚園,或是不想去看醫生,父母要表現同理與了解,感到抱歉的說對不起你還是必須去,讓小孩理解父母的心情。說道理管教是沒有用的,不要碎念越說越多,要清楚地用動作表達,出去玩時間到了該離開了,假裝肚子很餓,該去吃飯了,或是站在門口打開門,直接跟小孩說應該跟玩伴說再見了,「想不想回家騎腳踏車啊?」其他令他感興趣的事情更有效,不過小孩同意離開的話,也就真的要讓小孩去做另一件令他感興趣的事。


出生 24~35個月,孩子聽得懂日常生活用語,進入語言理解力的關鍵期!
語言理解力增加,拿東西相互比較,大小,長短,多少,相同或相異,最大,最小。相近字彙的認識,破掉,壞掉,撕破,故障。

慢慢進入文法理解,慢慢加長句子,配合小孩的理解程度,小孩會用單字之間猜意思。開始聽懂問句,正確的回答問句內容。購物的時候怎麼找到東西,要買幾個,回家怎麼放置,做菜的順序,慢慢的速度詳盡地跟小孩描述說明。讀書的時候描述狀況,用問句了解孩子聽懂的程度,討論故事,理解故事內容,角色的情感。

小孩處於自我中心,多帶小孩到不同場所去,刺激好奇心,市場購物,運動,會遇到不同的人,並且理解接受新環境中所要求的規則。


出生 36~60個月
孩子的口語溝通能力增加,但是如果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不行,不建議讓小孩去雙語幼稚園。

用口演文化,豐富的聲音,音調變化,表情,動作,最大的努力去引導小孩理解故事內容。

為什麼時期,孩子不了解狀況,對方立場做出的行為與自己想法不同,一直問為什麼,跟孩子討論狀況,互相協商,討論對策。

孩子感受到壓力的時候,有時候會強烈的表達出拒絕的意思,用獎勵的方式會比指責,或是威脅還要來的有用。多個孩子之間爭寵,說弟弟去死等過度激烈的負面情緒,大人要同理去理解小孩,體諒他受傷的心情,去擁抱他說我知道了你是因為我減少了陪你的時間而生氣的。

孩子答非所問的時候,用重複的短句子來傳達意思。

可以聽懂大人的話,但是不會真正改善自己的行為,父母必須擅用「預先說明」+「期待心理」,和孩子溝通會更順利。父母先將對孩子期待的動作作說明,同一個時間媽媽要做什麼事情,爸爸要做什麼事情;在孩子睡覺之前,先告訴孩子隔天早上要做的事情。如果小孩有做到,就立即提供獎勵,建立信用。

書中有幫助寶寶入睡的按摩方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