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教養 中國]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由愛立方專家顧問團隊策畫,有各國媽媽這樣教系列書籍,跟著丈夫旅居德國的作者在德國教養自家小孩與當中文家教過程中遇到的孩子,所遭遇到的中國一胎化政策後寵溺小孩的教養觀念對上德國鐵血規矩教育觀念,文化衝擊過程中書寫出來的作品,作者從難以接受,到漸漸改變觀念的過程。
中國一胎化政策後寵溺小孩的教養觀念,把小孩都養成了小皇帝,大人們都過過苦日子,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對於慾望沒有加以管束。自古以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孩子只要負責把書讀好就好,捨不得孩子做家事,其他事情都可以不用做,養寵物,運動跑跳,談戀愛,通通都會瓜分讀書時間都不可以,就累垮父母,養出了不動三寶的生活白癡們。
東方人習慣幫孩子做決定,說都是為了你好,請另見東野圭吾的麒麟之翼,一個從為了你好隱蔽的事件發展出日後的殺人事件。
書中分成八個部分,分別是
能力大於成績,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
身教重於言教,德式父母教養鐵律 NO. 1,
尊重優於權威,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成長,
吃苦好過吃補,適度磨難,是對孩子最好的鍛鍊,
規則大於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
放養優於圈養,這個不行,那個不准,怎麼教出好孩子?
自由大於限制,給孩子獨立空間,發展才會無限大,
自制甚於控制,從小建立理財觀,教會孩子存到第一桶金。
全部一共有 62個教養鐵規則。
因為八個部分, 超過了心智圖分支 5~7個的規則,我就自己分成另外一種分類方法,也有點想要把"獨立",這一項變成一個主要分支。
規矩
一開始大人建立規矩,要以身作則,說到做到,潛移默化,隨時提醒自己和小孩都要遵守,大人也要有堅持立場的意志力,不能夠因為小孩累了,撒嬌,耍賴,而動搖破壞規矩,慢慢的也要讓小孩知道有這條規矩的理由和不遵守的後果,小孩如果選擇不去遵守,他就要自行負責承擔後果,漸漸的小孩就會做出正確的行為。
在德國六歲以上就要幫忙做家事,讓小孩養成自理能力,得到自己動手做的成就感,與責任感,零用錢被定義為家務勞動費,雖然有人會說分擔家務是應該的,不應該用金錢來驅使小孩做家事,但是如果小孩家事做得很棒,或是在沒有人提醒下小孩就自己去完成了,都應該給點讚美或獎勵。
當孩子漸漸長大有自主意識了,關於家事分工,零用錢多少,要學什麼課程,房間應該如何布置,要上什麼學校,甚至是搬新家,都應該讓小孩加入討論,一起決定,大人以小孩也是一個家庭成員,一個人的平等角度,尊重,以理解,贊同的態度鼓勵小孩說出自己的想法,慢慢引導小孩思考,等待小孩同意才能去做,幫助小孩做出不同的嘗試,讓小孩表現自我,但是不能代替小孩思考,做決定,剝奪小孩成長的機會。
另外連結到恆毅力,小小孩可以慢慢多看多參觀大小孩的活動,等到大概幼稚園也許小孩會自己要求想要去上什麼課程,這時候就要跟小孩約定,開始去學就要堅持至少一期或是三個月,或是達到某一個等級才可以考慮要不要繼續學下去,不能夠一遇到困難就放棄,越學越難的技能,總會遇到卡關的時候,這時候要鼓勵孩子堅持練習,加入其它看得出慢慢進步指標,幫助小孩擊敗卡關大魔王,等到卡關通過了,才能再一次評估是否要繼續學習,才有助於培養恆毅力。
面對錯誤
跌倒,有信心且平靜地跟小孩說我相信你可以自己爬起來對不對?不要大驚小怪的,連忙拉起小孩,馬上拍灰塵,擦藥等反應過度。
亂抓東西吃,吃螞蟻,吃還沒煮的水餃,吃草,沒關係吃了發現不好吃就會不再吃了。小孩要感受到事實才知道,不像大人經驗已經很多,或是也看過很多能夠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不要犯錯的準則,小孩還在嘗試錯誤,什麼都要自己做過,才會發現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不論大人小孩犯錯了就應該承認錯誤,跟別人道歉。
小孩犯錯,盡量當場指正,不要縱容,有時候可以小小體罰,罰站反省一下,冷靜之後也要好好地跟小孩說明什麼是錯誤的行為,應該如何做才合乎規矩,以及為什麼會受到懲罰,但是小孩比較大,有面子問題的話,可以回家後再慢慢說。
幾個小孩打鬧相互爭執不下,分不清楚誰對誰錯的話,要教導孩子寬容地對待錯誤,互相原諒,不要斤斤計較,和諧相處。
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立個體,會有優點和缺點,大人要了然於心,常常檢討改正小孩的缺點,引導小孩修正錯誤,不要用否定的語言,你怎麼那麼笨之類的,傷害小孩自尊,反而會固化小孩的缺點,讓小孩認為反正我就是笨什麼都不會,不再繼續努力。小孩擁有的優點要時常讚賞,鼓勵更加進步,個性化的因材施教,讓小孩發揮自己的特點。大人之間閒聊不要把小孩拿來互相比較,發生這種情況可以轉變話題,以免造成小孩失去自我,以為要變得像別人才是媽媽眼中的乖小孩,給予小孩過多的壓力。可以鼓勵小孩向其他人的優點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但不是全盤否定自己,去變成別的小孩的樣子。
遇到挫折,鼓勵再試試看,引導,幫助小孩改善,讓小孩能漸漸進步,成功跨越困難,而不是批評,指責錯誤,打擊嘗試錯誤的努力心情。
自主學習
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從講故事給小孩聽,營造溫馨氣氛,帶小孩去圖書館看書,發現新世界,享受輕鬆無負擔的氣氛,讓小孩漸漸喜歡上書本,訓練語言能力,心理認知能力,思考故事邏輯,從文字轉換成抽象思考,自己設計不同的故事結局,如果主角當時做了什麼會有什麼不一樣,訓練推理能力,對於故事,事件分析討論之後,做出取捨,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行為模式,學習到解決事情的能力,慢慢培養出獨立思考,養育出獨立人格,對生活上遇到的事情會產生出自己的見解,小孩跟大人頂嘴,爭辯,就是他們開始會思考,表達自己的意思了,所謂真理是越辯越明,大人與小孩之間才會更進一步的相互了解。
另閱 美國寫作教育改革 閱讀力是一切學習力的根本。她主持的實驗更發現,參與閱讀課程的孩子,六週後腦部活動、腦部結構都會發生改變,變得更「聰明」。
獨立
小時候吃苦,長大才不受苦。德國人有磨練營,野外求生訓練等,減少外在的保護讓小孩自己或是小孩互相幫助去面對困難,培養勇氣,膽量,毅力。他們說小孩是風的孩子,出去玩不用穿太多,動一動就不怕冷了,衣服穿多了行動不方便,玩得不痛快。
比較大一點的小孩,大概二三年級,就有心靈磨難營,讓小孩知道社會的黑暗面,發生不幸的事件,生離死別,歧視,貧窮,疾病,災難,社會案件,讓小孩學會自我保護,懂得如何防範不幸發生。
讓孩子有自由的空間,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做決定,也鼓勵小孩表現自我,不要因為害羞或是還未達完美境界就阻止了孩子想要唱歌,跳舞,等表現自己的機會。
放手讓小孩去做,鼓勵他們去多加嘗試不同的事物,讓小孩自己想辦法去完成一件事,不依賴他人。
音樂可以穩定情緒,讓小孩習慣有音樂在生活中,加以引導,薰陶,即使不會彈奏樂器,也要懂得欣賞音樂,用音樂放鬆自己。
熱愛生命
想要養寵物是小孩自然的天性,從小就學習與寵物和諧相處,觀察寵物的一舉一動,培養小孩關懷弱勢,照顧弱者的良善愛心。在公園,大自然中放養小孩,不要像溫室中的花朵圈養孩子。
小孩長大了,愛情漸漸萌芽,尊重小孩間的相處,遇到不同情況讓小孩去處理,面對,真的不太好,大人只要扮演引導角色,幫助小孩脫離迷惘。
環保
保護環境,讓小孩從生活周遭的亂丟垃圾把公園變髒,不當剪枝,樹木很可憐等小事件,培養小孩關心環境的感知力,發展出愛護環境的心。
從小做起,即使是一個兩元塑膠袋都要節約使用,由小見大,如果小地方都不知道要節省,以後就會亂花錢,衍生出浪費,虛華等壞習慣。
在德國兩歲就可以開銀行帳戶,讓小孩自行管理,把多餘的零用錢存進去,培養不亂花錢,控制欲望的理財意識,大人平時跑銀行也會帶小孩去,培養儲蓄意識。平常養成小孩把額外花費記到記帳本中的習慣,等到聖誕節領壓歲錢的時候,再拿出記帳本,計算當年度額外的花費,假設原本可以領到 60歐元,額外花了 20歐,實際就只能拿到 40歐。
重複利用還可以利用的物品,或是舉辦二手市集,讓小孩更新物品之餘,還可以學習到買賣知識。
另閱 章成 《不要養出一個啃老族,成為你一輩子的重擔》
從小時候,小事情中培養好習慣,才能培養出好性格。慢慢從小地方著手,讓小孩養成習慣
,就能自我規範,做正確的事,即使大人給予很大的自由,也會在遵守規矩之下,發展自己的獨立人格,活出自己。
留言
張貼留言